“小的给郡主请安。”
来人是个年轻的小厮,站在马车外,规规矩矩地行礼。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王爷和王妃见今日天气不错,便派小的去青云观求见郡主,想问郡主什么时候回府。”
意料之中的回答,萧云漪朝听雨颔首示意。
听雨提高声音回道:“现在就回去了。”
马车继续往前走。
那小厮骑着马走在马车边上,却是个话多的。
“王爷和王妃见最近下大雪,很担心郡主,派人往青云观里送了不少东西,不知道郡主有没有收到……”
一时间,周围只有他聒噪的说话声。
萧云漪闭了闭眼。
听雨掀开车帘,笑道:“还请小哥早些赶回去,跟府里说一声,就说郡主今天回府。”
小厮一愣,立即应道:“欸,我这就回去。”
说完,他一拍马鞭,扬长而去。
终于安静了。
萧云漪掀开窗帘的一角,望向一片纯白的郊外,“直接回府,不去益心堂了。”
下山后,她估摸着时候还早,本想去一趟益心堂,现在看来只能先回王府了。
这次回府比往年早了近半个月,安王等人都十分惊讶,但也乐于见到萧云漪提前回来。
回府后,每日依旧大雪纷飞。
即使萧云漪一如既往的足不出户,还是听到了不少大雪压垮屋舍的消息。
“小姐,该喝药了。”
听雨的询问声打断了萧云漪的思绪,她站在窗边,望着外面的鹅毛大雪。
转头对上听雨担忧的目光,她缓步离开窗边,任由她们紧紧关上窗。
听雨暗自松了口气,虽然萧云漪只站了一小会儿,但最近天这么冷,她一点都不敢松懈。
萧云漪喝完药,指尖划过怀里的暖手炉,轻轻摩挲上面繁杂的花纹。
“弄晴,你尽快把院里今年的支出算一下,明天把账本给我。”
每年年末,弄晴都会梳理落霞院过去一年的收支,只是往年萧云漪都在过年后才看账本。
弄晴也不问为什么,答了声“是”,沉默地退出去。
第二天辰时正,萧云漪刚用完早膳,弄晴便把账本递到她的面前。
她一页一页地细看。
虽然一年到头都在吃药,但一应支出都是走王府公中的账面,加上她常年一袭道袍待在青云观,院里支出不算多。
她合上账本,轻捻念珠,“预留一千两备用。”
弄晴仍然只应了声“是”,随后拿起账本,退出正屋。
今日的雪稍微小了些。
萧云漪站在廊下,拢紧大氅,望向天空中飘落的雪絮,伸手去接,雪絮飘到掌心,转瞬即融。
她低头凝视浅浅的雪水,慢慢握紧手,任由那股寒意沁入掌心。
今年这个年怕是不好过。
一如萧云漪猜想的那样,今年冬天京畿冻伤冻死的人很多。
掌管京城的顺天府府尹每天早出晚归,忙得脚不沾地,还得每天准时苦哈哈地守在户部门前,找户部尚书要钱。
户部尚书也愁,也不愿意见到府尹那张愁眉不展的老脸。
国库虽不至于空虚,可大大小小各级官员的俸禄、各地河道官道的修建维护费用、边关军费等等,全都等着户部给钱。
伸手要钱的人多如牛毛,户部尚书已经被堵了很多次,本来也不差京城府尹这一个。
但是要过年了,还冻出了人命,庆宣帝亲自过问,只能想办法凑钱赈灾了。
户部尚书一本折子递到庆宣帝的案头。
庆宣帝翻完折子,拧眉问:“户部只能拿出这么多钱赈灾了?”
户部尚书低着头,“回陛下,临近年关,各个府衙都等着用钱,臣等尽心竭力,只能从中匀出这么多了。”
“当真不能再多凑点出来吗?”庆宣帝揉了揉太阳穴,直白地问:“其他地方能不能再省点?”
“这……”户部尚书面露难色,“陛下,官员俸禄、军营军饷、工部工程费……这些着实不能再压了。”
“父皇。”站在下首的太子突然出声,“儿臣有一想法,或许可解现在的燃眉之急。”
“你说。”
太子背手而站,胸有成竹道:“父皇,可以号召各宗室、世家慷慨解囊,募集钱款用于赈灾,此为善举,想来他们不会拒绝,且为做表率,儿臣愿意先捐赠八千两白银。”
眼下雪灾严重,民间已经有大户人家自发设立义仓,搭棚施粥,赠衣发药,引得百姓一片赞扬。
此时号召宗室、勋贵、大臣出钱,既能做善事,又能博得美名,还能在皇帝面前露脸,何乐而不为。
庆宣帝盯着太子看了一会儿,忽然笑道:“这法子倒也不错,太子,你和户部尚书、顺天府尹等人理个章程出来,尽快实行。”
太子露出笑容,“儿臣遵命。”
此事便这么定下来了。
之后又商议了其他政事,过了午时,太子才和其他官员一并退出殿内,其他人众星拱月般围在他的身边,依稀还能听见几句奉承恭维。
庆宣帝盯着那道走在最前方的身影,目光幽深,直到看不见后,他才缓缓开口:“去叫安王过来。”
一直像雕塑般站着的御前总管杨权立即应道:“是,陛下。”
*
萧云漪第二天便知道了此事。
小说推荐:《封神:开局一个凤凰分身》《文豪1978》《渣攻改造,BE改写HE》《又逢君》《灵境行者》《渣攻改造,BE改写HE》《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科技流小说】《我被皇马挖掘了》《长生修仙:从福修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