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端》转载请注明来源:书快小说shukuaixs.com
乾清宫。
庆宣帝眉头紧锁,盯着眼前翻了几遍的军情急报,“你们怎么看?”
兵部尚书恭声回答:“陛下,北蛮每年都会侵扰我朝边境,今年却比往年来得更早,想必是因为去年大雪,他们损失惨重,不得不冒险而行……”
庆宣帝按了按有些痛的太阳穴,继续听兵部尚书说。
“……万幸陛下圣明,去年冬天提前拨付军饷粮草到边关,孟将军方能提前备敌,故而此次北蛮未能突袭成功,边境几座城池虽有损失……”
兵部尚书讲了一番目前战况,言语中又巧妙地奉承庆宣帝的圣明,最后说出重点:“……故而,臣建议再向边关拨付一笔军饷,免得北蛮不死心,卷土重来,致使边境不稳。”
户部尚书眼皮一跳,低头盯着乾清宫的地板,没有说话。
他不想说话,可庆宣帝的问话不得不回。
“户部怎么看?军饷准备好了吗?”
“回陛下,承陛下圣明,户部年初提前预留一笔军饷,只等陛下吩咐。”
庆宣帝轻点桌面,沉吟片刻,命令:“除了拨付军饷,再征集一批兵士,一同前往边关,此事内阁要时刻跟进。”
底下的臣子同时应是。
朝政议事完毕,大臣们陆续退出正殿。
庆宣帝半阖着眼,用力揉按太阳穴。
“陛下。”杨权低声道,“信王殿下求见。”
“让他进来。”
信王圆滚的身躯出现在殿内,“儿臣给父皇请安。”
庆宣帝淡淡地应了一声。
信王搓搓手,傻笑几声,“父皇,去年太子叫捐钱,儿臣当时手头紧,只捐了一点,现在儿臣又省出了钱,想着全都捐出来赈灾。”
庆宣帝抬头,看向站在下方的长子,“你有这个心很好。”
“那父皇收好这些银票。”信王傻笑着从怀里掏出一沓银票,“儿臣愚笨,不及太子聪明,只能这样为父皇解忧了。”
庆宣帝轻抬下巴,示意杨权去拿银票。
钱不算很多,只有八千两,于军饷只是杯水车薪。
但庆宣帝看向一脸期待的长子,难得道:“做的不错,你有心了。”
说着,他仔细看看信王,疑道:“你好像瘦了些。”
“没有。”信王立即反驳,“父皇看错了,儿臣不仅没瘦,王妃还说我又胖了!”
庆宣帝失笑,像寻常父亲关心长子一样,“别光顾着省钱,饭还是吃饱的。”
“是,儿臣知道了。”信王应了一声,“父皇政务繁忙,儿臣就不打扰父皇了,儿臣告退。”
杨权亲自送信王到殿外。
“杨公公请留步,”信王伸手扶住这位御前总管,“有劳公公相送。”
杨权微微弯腰,“这是老奴的本分。”
信王缓步走下台阶。
杨权站在殿前,微微眯眼盯着信王臃肿的身影,好像是比之前瘦了几分。
他轻轻地“啧”了一声,走回殿内,侍立在一旁。
庆宣帝斜倚在龙椅上,手里捏着银票,垂眸不语。
许久的沉默之后,他缓缓开口:“把这几张银票放好。”
杨权恭声应道:“是,陛下。”
*
萧云漪在三日后得知北蛮侵扰边境一事。
彼时,她正在抄写经书。
听雨俯在她的耳边,低声道:“小姐,孟将军边关急报,北蛮于一月前南下,侵扰平州多地。”
萧云漪抄经书的手一顿。
笔下字迹凝成一个小小的墨点,她顺势一改,换成飘逸草书,在一片端正的簪花小楷中格外醒目。
她起身走到院外。
开春后,冬雪渐融,万物复苏,院子外的银杏树也长出许多翠绿的小叶子,在春风的吹拂下,不停晃动,荡开一波波绿浪。
萧云漪穿着厚厚的大氅,沿着小路缓步向前,越往前走,越能听见前殿嘈杂的人声,说说笑笑,十分热闹。
她站在殿前的台阶上,看向熙熙攘攘的人群。
有人跪在神像前,虔诚祈祷;有人携手而立,站在解签处,面带期望;有人抱着孩子,求道长赐福。
而在千里之外,又有多少人因战乱而流离失所?
萧云漪低头一叹,再抬头时,在求签的人群中看见一道熟悉的身影。
“那是宋侍卫?”听雨疑声道,“他那是在……求签?”
宋衍挤在人群里,缓慢往前挪动,好不容易轮到他时,他却拿着签筒不动。
直到后面的人出声催促:“喂,你赶紧摇签啊!不摇就赶紧走!”
他连忙晃动签筒,一枚签文从里面掉出来。
求签处的坤道熟练地将签文拓印下来,行礼道:“信士,请拿好。”
宋衍还礼,抓过签文,握在手心里,一眼都没看上面的签诗。
后面的人很快挤上来,踌躇不安却虔诚万分摇晃签筒,只求能达成心中所愿。
宋衍低头,签纸贴着掌心,若有若无地带起点痒意,他踟蹰片刻,走向解签的队伍。
解签的队伍一样长,他排在后面,盯着前面人的衣摆,微微失神。
“宋侍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