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烟波》转载请注明来源:书快小说shukuaixs.com
淑宁那日和陆颐时讨论得出的结论即:以不变应万变,太子殿下和幕后之人的交锋他们不好参与,现在的陆府是风浪中的小船,保全自身才是最重要的。
边境的战斗已接近尾声,陆颐蹊到底是一代名将之后,深得陆老将军的真传。
主战场正面兵力不敌对面,就和敌方打城墙攻防战。
他一方面派弱兵守在城门之后,敌军攻城便投石,射箭。干扰对面的攻城节奏,又遣数支精兵小队悄悄绕后,因敌方大部分力量在正面战场,又因连续的胜利自满导致后方防卫空虚,精准抵达敌方粮仓,抢回来不少粮食。
剩下无法带走的粮草,解决了地方看守粮食的敌人之后,精英小队兵分几路,分别在好几个地方点燃火把,而后快速撤退,敌军发现粮草被烧后想要回防,已经来不及,火势汹汹,眨眼间干粮草料就已被烧成白灰黑炭,风一吹,满空飞灰。
湖城原就是晏朝的城邦,是殷佢趁着陆老将军暴死晏兵没反应过来一举攻下抢夺去的第三座城,战线也从两国边界往晏朝内部推进,殷佢踞湖城,而晏兵坐月城。
两城之间的郊外缓冲地,包括湖城的大半地盘沦为两军相接战场。
正因殷佢只占据了湖城很短的时间,对这座城并不熟悉,且,因为还在打仗,也谈不上派人来管理新城。
殷佢的将军打了胜仗还攻下了晏朝的城池,本就居功自傲,何况殷佢人本就是一群野蛮人,连续的胜利让他们目中无人,只把晏朝的官兵当成纸糊的。
他的怠慢也传染了手下的兵士们,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群同源的蛮子,野蛮有余但智谋缺失。
掠夺三城之后,除了作为战场的湖城,其他两城都很快被殷佢的君主派人驻守,将军和他手下的兵只享受了短暂的掌控感,就被剥夺了权力。
所以他们对待湖城更加肆无忌惮,在城内大肆破坏,杀人夺宝,左右未来攻下更多城池后,此地会被君王收回,里面的财富就再也与他们无关。
湖城现今作为战场而存在,因此殷佢的君主暂时未派城主驻守,随着军队的高歌猛进,殷佢的胃口也大了起来。
殷佢王可能打算等军队占领了更多地方之后,再一一派亲信大臣去管理统治。
这就给了殷佢的将军作威作福的机会,若说殷佢人多是野蛮人,那带兵打仗的将军就是其中之最。
除了有一点带兵打仗的本领之外,这位将军没有一点儿值得称颂的地方,他为人粗鄙不堪,所到之处总是烧杀抢掠,无一点宽怀之心,让百姓痛苦不堪。
他手下的士兵以打杂破坏,伤害弱小为乐,更是让人无法苟同。
才短短一个多月,湖城就从一座诗情画意的小城变成破败不堪的硝烟之地,处处都是残垣断壁,从高处看,再也不复往日鳞次栉比的和泰样貌。
只有一些坚固高耸的建筑突兀地立着,像是城中最坚强不屈的灵魂。
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隔着城墙,晏朝将士对湖城的情况也很容易掌控,整个城都是破败的,那储存粮草和兵士修整的地方,从远处看简直一目了然。
殷佢毫不掩饰他们的狂妄自满和狼子野心。
陆颐蹊第一次上战场,他心中满是复仇的怒火,因此少了分瞻前顾后,他总是冲在上阵最前方杀敌,即便受伤流血也不撤退,在战场上,能极大鼓舞己方的士气。
遇到敌方将领发现死伤过多退兵撤退,他很少听信副将的意见选择偃旗息鼓回营休整,而是带着精锐队伍奋起直追。
打斗过程十分惨烈,但结果是好的,陆颐蹊带兵将敌方出战的精锐兵士杀了个七零八落,落花流水,烧了数次他们的大本营,最终将他们赶出了沦为战场的湖城,将不断紧缩的战线往外推了一座城。
但以现在的兵力和战斗状态,要乘胜继续追击,夺回另外两座城却有些不太可能,打仗打了许久,不管是陆颐蹊还是手下的士兵都已近力竭,何况攻城不比守城,想要成功攻城,兵力要求是守城的数倍,想要夺回泸溪和菱悦两座城,还需从长计议。
消息传到晏城,无论是百姓还是王公大臣都很高兴,陆颐时这段时间一直在和陆老将军过往的党羽重新接触,那些在朝会上能说得上话的,都表达了自己的高兴和美好祝愿,并承诺会为陆老将军的事奔走,并利用己方在朝会上的话语权尽力为陆老将军平反。
淑宁和太子的往来也随之变多,要说原陆老将军坚定地属于皇帝党羽,那现在的陆家,则不可避免地偏向太子那一方。
陆颐时自小便是太子伴读,如今,在陆老将军的事情上更是展现了极大的配合和对陆府的善意,对比之下,孟帝那边承诺有余而行动不足,让人不好捉摸他的意思。
何况如今太子和皇帝的势力还隐隐有对立的倾向,让下面的人行事更加小心谨慎,生怕站错队,成为政治斗争中的炮灰。
原先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那么迫切,但随着战争短暂告捷,陆颐蹊携小队班师回朝,众人的表态就变得重要起来。
毫无疑问的是,陆颐蹊已经展露出了他在带兵打仗方面的天赋,他有魄力,有手段,接过兵权之后就对手里的队伍进行了严格的整顿,让混日子的宵小之辈和心思不明的人暴露出来,然后,杀鸡儆猴,顺势清理掉军队里的蛀虫。
他是一柄战场上刺向敌方的利刃,但不是人人都能掌控得了。
至少如今的掌权者们都明白,要想陆颐蹊为己方效力,那在陆老将军的事情上,至少要拿出一个态度来。
朝廷也要为这段时间的调查给出一个总结,陆家倒下了一位陆老将军,又站起了一个陆颐蹊,可能皇帝之前还将丢失三城的罪过安在陆家头上,但现在却不能表现出这种倾向来了。
做了许多年皇帝,有关驭人之术,孟帝不可谓不拿捏。
更何况,陆老将军是朝廷一员重要大臣,这样一个重要的任人物莫名死去,朝廷众人却一点儿消息都查不出来,这怎么不算打孟帝的脸呢?
早朝过后,孟帝坐在高堂前,看着案前推积如山的奏折,面上表情肃穆,沉思了好一会儿。
大内总管福禄觑一眼皇帝的脸色,而后恭敬地为皇帝奉上一杯参茶,全程没发出一点声音。
视野里倏然多了一样东西,孟帝回过神来,他端起茶喝了一口,然后皱着眉头放下茶杯:“福禄,你去把大理寺卿给朕叫过来。朕日日喝这茶,再好的茶也没了味道,下次不要再上这种茶了。”
福禄忙弓着腰答应了一声,而后小步退出大殿,去叫大理寺卿林昭。
这是早朝一贯的规矩,下朝之后大臣们并不会马上离开,他们要在宫里候着,吃个午食,等皇帝批完重要的奏折再走,做好皇帝随时召见的准备。
福禄恭敬地应了一声,然后走出大殿,把任务分派给手下的小太监。
而后他便胳膊上搭着拂尘,微抬着头两眼望天,双手揣在袖口里,老神在在地守在殿门口。
看守在侧的侍卫俱把头埋得更低一些,不去看顶风摸鱼的福禄。
大理寺卿一身朝服笔挺,在小太监的指引下疾步靠近大殿,福禄脸上露出一个谄媚又轻慢的笑容,然后甩了一下拂尘,对大理寺卿微微俯身,“大人里面请,陛下已经等候您多时了。”
大理寺卿林昭的眼神锐利,仿佛能穿透虚伪的表象洞察世间一切真相,他瞥一眼这位愈发嚣张的大内总管,不发一言。
两人走进大殿,行至皇帝御案前,大理寺卿林昭俯身行了个礼,福禄则小声说:“陛下,奴才把人带来了。”然后就安静退居一边,恭恭敬敬地低着头。
这太监变脸倒是快……林昭冷静地直起身子,心里对当前这位皇帝面前的红人多了几分思忖。
孟帝脸上有些疲惫之色,林昭低声道:“公务繁忙,还望陛下保重龙体,您的安康才是最要紧的。”
孟帝摆摆手,“朕没事,今日召爱卿过来,主要是想问问,前陆将军的事,大理寺查得如何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理寺是皇帝居高堂之上看晏城的手眼,小至晏城,大至晏朝,大大小小的案子都逃不开大理寺的掌控。
尤其当代大理寺卿,林昭,他是真正有本事的人,断案如神,嫉恶如仇,把陆将军的案子托付给他调查,皇帝不担心差不出来结果。
林昭想了想说:“陛下,对于此案,我司已有一些头绪,只不过,案件的发生地位于边塞,当时情况复杂,涉案人员的成分背景复杂,甚至有敌国的手笔。所以臣以为,要确定背后的凶手,还需要死者当时身边的其他人和陆小将军的配合,说不定他此行,能得到一些关键的线索。”
孟帝居上位静静地听着,林昭说了这么多,不就是还没查明事情的真相吗。
不过殷佢……有内奸混入了军队吗?
孟帝思索着整件事,觉得要是敌国动手就说得通了。他点点头,允诺了林昭希望陆颐蹊回来配合调查的请求,然后摆摆手,福禄很有眼色地把林昭送出大殿。
重新恢复安静的大殿内,福禄重新给孟帝上了一杯茶。
孟帝却没喝,他脸上的神情若有所思,突然问福禄:“福禄,你觉得大理寺是真没查出什么,还是不确定,不敢说呢?”
福禄脸上一派谄媚的笑容,在孟帝面前他脸上的皱纹就没平整过,“陛下是天子,谁敢欺瞒您啊,奴才觉得,林大人大约是不太确定,有些东西要和陆家确定一下,毕竟他的能力,咱家也是有目共睹……”
孟帝听他说这番话,神情还是喜怒不明,半响他说:“朕手底下这些人,真是个个都有异心啊,不是想着铲除异己扩大己方势力,就是想着保全自己和家族,哼!”
福禄闻言弓起的腰弯得更彻底了,他等孟帝没那么生气才说:“不管外面怎么样,奴才会一直陪着陛下,为陛下排忧解难,赴汤蹈火。”
孟帝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挥挥手让他站到一边去。
福禄甩了一下拂尘,在皇帝身边安静地立着,孟帝开始批奏折,他上道地走到一边去磨墨。
室内恢复了安静,画眉鸟在窗外婉转啼鸣,春意深深。
作者有话要说:
2024.1.15小修
小说推荐:《少女的野犬》《宝珠也想不到[重生]》《星空职业者》《科研从博士生开始》【零点小说网】【笔墨阁】【创客小说】《修仙女配谋长生》《郎欺》《华娱之别和我谈艺术》
辞叶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书快小说shukuai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