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秦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书快小说shukuaix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陈平安一站出来,所有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李世民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
然后,嘴角微微一笑。
还是陈平安知朕。
“陛下,诸公。”
“日食之象是上天之警示之言,恕臣不敢苟同!”
一句话,掷地有声。
才从淮南那边治水回来的许敬宗,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大胆、任意妄为的陈平安。
当即,倒吸一口凉气。
平阳郡王,你这个样子,让我很难办呀?
我是跟呢。
还是不跟呢?
陈平安继续道:“所谓天狗食日,其实也叫做日全食,而所谓日全食,乃是一个很平常不过的现象。”
“魏公、叔玠公,可还记得贞观三年的日全食之象?”
魏徵还没回话,王珪便抢先直接回道:“自然是记得的。”
陈平安立即接话,问道:“那叔玠公可还记得贞观三年、贞观四年、贞观五年这三年来风调雨顺?”
王珪没有想到陈平安会抢话,并且问出了这個问题。
愣了一下。
王珪只好回道:“自然也记得。”
陈平安露出了理所应当的神情,说道:“陛下,诸公,臣记得贞观三年的时候,就出现过一次日全食之象,而贞观三年之后一直都是风调雨顺。”
“今年可能又是一个暖冬,然后会出现旱灾和蝗灾,但是我们早已经有了应对之法。”
“许侍郎在淮南道、河南道等地治水五年,修建了大大小小的水渠无数。”
“就算是旱灾来了,我们也能应对。”
“大唐如今已经是盛世将显,无内忧、也无外患,四海升平、四夷臣服、百姓们安居乐业,连当年因为战火连连,躲避在深山之中的百姓,都纷纷下山,在各地落户安籍。”
“试问,陛下和诸公一起文治武功,一起兢兢业业为国为民,又是何等君明臣贤。”
“这等功绩,也是自汉以后,当属天下一等!”
“试问,有着此等功绩,上苍应当嘉奖,为何要降下什么惩罚呢?”
“难道说,我们并没有为天下万民励精图治,没有鞠躬尽瘁吗?”
“说什么上苍之警示,那便是否定了我们这五年来努力所做的功绩!”
“乃逆心之言!”
王珪不紧不慢地说道:“平阳郡王所言当有失偏颇,我等也并非是否定了这五年来的努力,更不是说我们没有鞠躬尽瘁,这五年来,诸公的所作所为,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
“我们也都希望大唐更加兴盛,希望这盛世太平能够久远一些,能够建立万世之功。”
“上苍以天狗食日之象来警示天下苍生,也并非是真的要降下惩罚。”
“此乃先兆,所谓先兆,乃事之端倪,兆之微见。犹云起龙骧,风起萍末,于细微处窥见天地之变动,人心之起伏。”
“夫先兆者,非无端之兆,乃事物发展之先声,人情冷暖之预兆。如春花初绽,预示万物复苏;秋叶飘零,预兆寒冬将至。又如人心之变幻,眉宇间微蹙,已见忧虑之情;笑靥如花,显露喜悦之意。”
“故此,天狗食日乃先兆,为上苍警示之意。”
“凡事先兆,或隐或显,或微或著。智者能察其微,明者能见其著。是以观天文以知时变,察地理以明人事。识先兆者,能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不至临渴掘井,悔之晚矣。”
“臣等之建言,也是忠言,并无异心。”
“平阳郡王何至于此?”
魏徵虽然和王珪等人尿不到一壶去,对于世家大族们的做法,也是嗤之以鼻。
刚刚,王珪在他之后站出来,明显是想要拱火。
所以,魏徵也开口维护了一下李世民。
不过,这一次,魏徵赞许地看了看王珪,他觉得王珪说的不错。
天狗食日,乃是先兆,是警示。
这是要告诉李世民和一众朝臣,要居安思危,不可好大喜功,成为第二个隋炀帝。
陈平安知道自己要是咬文拽字,肯定是比不过王珪、魏徵等人。
他们读书也比较多,特别是读的古籍经书更多,那典故也是随口而出,说的头头是道。
所以,和他们比谏言,那肯定是比不过的。
唯一的办法,那就是把他们拉到自己所熟悉,并且有利的领域之中。
“叔玠公所言极是。”
“我也以为,说是警示也不为过,自然是要戒骄戒躁、不可骄傲自大、不可好大喜功、不可因为大唐有了盛世太平,就有了松懈懈怠之心。”
“不过嘛,先兆是先兆,却不能矫枉过正,更不能过于执着,把一个很平常的日全食,当做是鬼神之说!”
“这很容易误人子弟!”
“若今年旱灾的影响大一些,是不是要天天什么都不做,花费各种心思去祭祀祈雨?”
“是不是请求上苍的可怜?”
“上苍就会降下雨露?”
“一天求不来,那就天天求,最后就这般拖着,等到旱灾结束?”
“诸公可还记得太极宫前的石碑?”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若是执着于区区一个日全食,就要拿着鸡毛当令箭,就要夸大其词,就要以鬼神之说来谏言。”
“那以后,天下人也会当真,也会把上苍当做是求命稻草。”
“可若是大家都能齐心协力,打造坎儿井,修建水渠,甚至是从两河之地运送水去灌溉呢?”
“一天一个人一桶水,十个人就是十桶水,一百个人就是一百桶水,依次下去,只要是人人都能齐心,人人都能参与,还不能把两河之水给输送到各地?”
“事在人为,有时候,我们应该相信,人定胜天!”
王珪脸色都白了。
魏徵呼吸都急促了。
长孙无忌则是嘴角轻轻一笑。
开始悠然地作壁上观。
看热闹的人不少。
对于陈平安所言嗤之以鼻的人也有。
对于陈平安之言义愤填膺,觉得他是在妖言惑众的人更是不少。
“平阳郡王慎言!”
陈叔达疾步站出来,面色潮红,声音也比较急促、比较大,说道:“身为大唐之平阳郡王,岂能对上苍不敬?”
“罪过、罪过!”
“陛下,臣以为,平阳郡王之言,乃是妖言惑众!”
“夫天道浩渺,宇宙无垠。人虽为万物之灵长,智慧超群,然欲以一人之力,胜天地之威,实乃悖逆自然,逆天而行。故“人定胜天”之论,谬矣。”
“天道自然,非人力所能强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乃天地之常道,非人力可扭转。虽大唐日新月异,人力无穷,然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皆依天道而行,非人力所能移易。”
“且观历史长河,天灾人祸,屡见不鲜。旱灾、洪水、蝗灾之天灾,皆因天地之力所致,人力虽可防御,却难以抗拒。况人之行为,亦常破坏自然,导致阴阳失衡,灾害频发。此乃逆天而行,非胜天之道也。”
“再者,天道至公,不偏不倚。人生百态,贫富悬殊,皆因自身修为、命运所致,非人力可强求。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意在告诫世人,人力虽可谋划,但成功与否,还需顺应天意。若逆天而行,强求胜天,终将自食恶果。”
“故吾以为,“人定胜天”之论,实乃狂妄自大,悖逆自然。人应顺应自然,尊重天地之道,以和谐共生为旨,方可长久,非以人力胜天!”
陈平安立即质问道:“既然陈公也说了,人要顺应自然,那么,你可知道,什么是自然,可知道这天狗食日,是不是自然?”
陈平安又立即朝着李世民抱拳道:“陛下,臣以为,我们还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先贤有云,这大地浑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
“我们根据先贤之言,其实也就可以解释这日全食的现象了。”
“想来,袁公也应该是同意这一个看法的吧?”
陈平安说完,又立即拿起桌子上的酒碗,摆了三个出来,一边比划,一边解释道:“这就是太阳,圣人有书,两小儿辩日,其中,未曾辩出来的道理,今日,就给诸公解释解释。”
“太阳是圆的、大地也是圆的、月亮更是圆的!”
“大地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大地转,如此周而复始,大地绕着太阳转一圈,那就是一年,月亮绕着地球转一圈,那就是一月。”
“同时,大地和月亮也都在绕着太阳转动,所以,当某一天,大地、月亮和太阳同时在一条线的时候,便是日全食。”
“然后,还有天狗食月,那就是月全食,而月全食之所以出现,是大地在中间,挡住了太阳的光辉,所以我们也就看不到月亮了。
”
“而所谓的日全食,是因为月亮在中间,挡住了太阳的光辉,我们也就看不到太阳了。”
“这才是日全食的自然之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