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快小说

《劳劳亭》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赏析

-

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诗人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点旨。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直中见曲,越过离别之事写离别之地,越过送别之人写送别之亭,让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

后两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是神来之笔。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将联想和奇想结合,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不让柳条发青,是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从而更进一步地烘托离别的伤情。

全诗语言明快自然,风格清新俊逸,构思巧妙,落想奇特,迂回曲折,蕴藉深婉。

-

语言简洁明快:用“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直接点明主题,“天下”二字将离别的悲伤扩大到世间万物,使读者能深刻感受到离别之苦的普遍性。“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语言通俗易懂,却又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奇妙的想象。

-

巧用拟人手法:“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中,“知”和“不遣”把春风拟人化,使春风具有了人的情感和意识,仿佛它也懂得离别的痛苦,不忍看到人们折柳送别,所以不让柳条发青,使诗歌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

构思新奇独特:诗人没有直接写送别的场景和人物的悲伤,而是通过描写劳劳亭这一特殊地点以及春风、柳条等自然景物,从侧面烘托出离别的哀伤。尤其是将春风与离别联系起来,以春风不遣柳条青这一奇特想象,来表达对离别的独特感受,给人以新颖之感。

创作背景

《劳劳亭》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是李白漫游金陵(今南京)时所作。

当时李白离开长安已有多年,仍对国运关切、对朝廷眷恋。他在劳劳亭看到人们送别,有感而发,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写下此诗,通过描写劳劳亭这一送别之地,以及春风不遣柳条青的景象,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李白写《劳劳亭》时处于漫游时期,离开长安多年,虽远离政治中心,但仍心系国运,且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情感积累。这种创作背景对诗中情感表达有以下影响:

-

强化离别之苦:李白一生历经坎坷,漫游中见多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在劳劳亭这一传统的送别之地,他目睹人们在此送别,联想到自己的漂泊不定和诸多离别场景,使得诗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所表达的离别之苦更为深沉浓郁。

-

增添人生感慨:离开长安后,李白的政治理想受挫,人生道路充满波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在劳劳亭触景生情,借春风不遣柳条青的奇特想象,不仅表达了当下离别的哀伤,更蕴含着对人生中种种无奈和不如意的感慨,使诗歌的情感内涵更加丰富。

-

体现豁达与超脱:尽管李白有着诸多不如意,但他性格豪放洒脱。在诗中,他没有一味沉浸在离别的悲伤中,而是通过奇特的想象和对自然景物的独特解读,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离别,体现出一种豁达超脱的心境,不让离别之苦完全占据内心,这也是他独特人格和创作风格在特定背景下的体现。

书快小说【shukuaixs.com】第一时间更新《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回档一生无限之万界公敌西游往生录大唐逐鹿风云妾宠学园都市的御坂姐姐异能古董商加强版火影网游之少林德鲁伊丹青曲重生之娱乐大宗师(ABO)阳澄湖帝王明美大炼师兵王鸿飞银色终焉笑傲江湖之大漠狂刀超级附身口袋萝莉韩娱之马斯克魔法老师同人之不存在的人赤与蓝的初始重生赛罗奥特曼幕末生活笔记三界魂行一头凶残大恶龙的幸福生活韩娱之国民导演魔法大陆创世记真综漫无双血腥科技有限公司枫山五剑仙远坂家的叛逆宦海沉浮重生之校园风流乐在首尔逆天武仙熊猴子的作死日常拳皇异界召唤胡俊的世界韩娱之透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