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府前院的幽深角落。
太子与名士杨士奇的棋局正酣。
太子的黑棋在棋盘右下角陷入了白棋的重重包围,每一步棋都显得异常艰难。尽管黑棋尝试了几次奇袭,但都被杨士奇的白棋巧妙化解,最终黑棋败下阵来。
“殿下,承让了。”
杨士奇口气平淡。面对大明太子,他依旧保持着名士风度,表现得不卑不亢。
而一旁的皇太孙却显得焦躁不安,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显然心中有事。
太子虽然注意到了皇太孙的异常举动,但依旧从容地下完了棋。
待棋局结束,太子才慢条斯理地询问皇太孙的来意。
皇太孙欲言又止,杨士奇见状,心领神会,立即起身告辞。
杨士奇离开后,皇太孙仍然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显得非常为难。
太子却已经猜到了他的来意。于是平静地询问是否是为了他曾经查看朝鲜国密信一事。
看来太子早有心理准备。当日误看密信,礼部众人皆知,此事迟早要暴露。
太子告诉皇太孙,他之所以误看密信,是因为皇上命其参与筹备朝鲜使团的接见仪式。
那天,太子本是去礼部查看使团觐见流程的相关资料,不想礼部侍郎司马隆将却密信混入其中一起给了他。当时太子并未留意,无意中拆开了密信。至于密信的内容,他记得并不清晰,只是匆匆一瞥。
太子还提到,行刺事件发生后,他也在思考整件事情。他知道追查下去,迟早会查到这条线索。
刚才看到皇太孙的急切和犹豫,太子一下子就意识到,他肯定是为了密信一事而来。
对太子的话,皇太孙自然是深信不疑。
“现在想想,司马隆给本宫看那封密信,应该是有意为之!”
太子意味深长的说道。
皇太孙沉思片刻,按太子所言,刺杀事件恐怕不仅是针对皇上的,也针对太子的。
“看来这些人的确不简单......”
“但愿不是他......”
“父亲,但愿不是谁?”
太子却摇摇头不肯再说下去。
皇太孙也心中暗自思忖,幕后黑手到底是谁?
太子、皇太孙两父子陷入尴尬的沉默中。
许久,太子才又开口。
“除了密信,你们的调查可还有其它进展?”
“目前......”
“算了,你不用说了。本宫只是随便问问。”
太子知道自己现在已经成为案件嫌疑人,再问这个问题似乎不妥。
“父亲不必多虑。孩儿一定会将此案调查个一清二白。”
虽然公事公办,但皇太孙并非那种不懂变通的人。他将这些天调查的情况都一一禀告太子,并请太子出出主意。
可太子除了点头和沉思外,并没有说什么......
从太子处回来后,皇太孙向解缙解释了太子误看密信一事原委。
解缙也觉得太子的解释合情合理。
但二人还是非常为难,此事到底要不要禀告皇上?
从太子那里离开前,太子告诉皇太孙一定要将此事如实禀明皇上。但现在皇太孙却也顾虑重重。
皇太孙清楚,永乐帝并不中意太子作为大明未来的皇帝。太子体态臃肿,现在连走路都变得非常吃力了,常常走几步就开始气喘吁吁的了。
今年太子代行祭祖大典,竟然连登上天坛的力气都没有,最后是两个太监搀扶着才走上去。上台阶的时候,甚至还重重的摔了一跤,引得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当时永乐帝与皇后全都看在眼里,永乐帝显然对太子这种表现非常不满意。
而且,永乐帝也一直嫌太子过于仁慈软弱,担心他无法驾驭朝中大臣,特别是那些战功卓著、桀骜不驯的武将们。
如果禀告此事,恐怕对太子极为不利。
解缙自然也十分清楚这其中的利害。
目前案件还没未查清楚,万一皇上对太子产生怀疑,废了太子另立汉王的话,太平繁荣几十年的大明朝不知道又要走向何处。
诚然,汉王是一名难得的良将。他熟悉行伍之事,实战经验丰富,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从不退缩,能够与将士同甘共苦,深得将士拥护……
可是,汉王却不具备成为一个合格皇帝所需要的品质。
其中最致命的就是他太迷恋武力了。在太平盛世,喜欢武力的皇帝败坏国家的,历史上数不胜数。汉武帝、唐太宗这二人都在盛世的时候发动过战争,也都让国力受损,成为国家走向衰亡的先兆。
深谙历史的解缙,当然不希望大明王朝也重蹈前朝的覆辙。
自登基以来,虽然大明大体上处于难得的太平时光,但永乐帝却迷恋宏大的规模。其对草原残元朝廷的几次远征、郑和几次下西洋和营造北京城的浩大工程等,都已经让大明财力举步维艰了。
在繁华的表象下,大明其实已经显出岌岌可危的隐患了。
要是再遇到一位穷兵黩武的皇帝,大明的未来可想而知。
所以,为了大明,除非查明太子确实参与了刺杀,否则,即便背负欺君之罪,解缙也不会将此事禀告皇上!
小说推荐:《仗剑独行斩鬼神》【推文君】《肝到厨神才算开始》《1979黄金时代》【笔趣读】《逢君》【系统流小说】《我能听到凶案现场的声音[刑侦]》《成为雍正妹妹之后》《仗剑独行斩鬼神》
书快小说【shukuaixs.com】第一时间更新《皇城风云:祸起刺龙谜案》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